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

4/1:文獻導讀--The innovator's DNA

Dyer, J. H., Gregersen, H. B., & Christensen, C. M. (2009). The innovator's DNA. (cover story). [Articl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7(12), 60-67. 【PPT

台大圖資三 官瑀晴 徐宜安 孫聖昕 周式萱 何清芸

在變動快速的社會中,創新(Innovation)能力是組織是否成功的關鍵角色。本文透過調查25個創新企業家的工作習慣,以及超過3,000位領導者和500位工作個體,發現創新領導者通常具有五種能力,作者稱之為”The Innovator’s DNA”。這五種能力分別為:aassociating(聯想)questioning(質疑)、observing(觀察)、experimenting(實驗)、networking(建立人脈)。就如同掌管人類遺傳樞紐的”DNA”一樣:創新企業家運用聯想力,進行指揮的工作,並統合串聯其他資訊。質問、觀察、實驗及組織的能力;就好像圍繞在雙股螺旋旁的物質,協助中央動作。這四種能力共同協助創新者進行聯想,以發掘新的洞見。創新領導者活用這五種能力,引發新的突破,推動組織前進。以下針對此五種能力進行說明:

聯想:這種能力是把看起來似乎無關的問題,或是不同領域的構想成功連結起來。企業家法蘭斯‧強納森(Frans Johansson)把這種現象稱為「梅迪奇效應」。有創意的企業家善於把似乎互不相干的問題或點子連接起來,挖掘新的方向,直到他們找到適合自身企業的創新點子。

質疑:此種能力可使創新者能擺脫現狀,考慮新的可能性。管理大師杜拉克(Peter F. Drucker)曾描述過挑釁式質疑(provocative question)的內涵:「最重要和最困難的工作,絕對不是尋找正確答案,而是尋找正確的問題。」藉由創新企業家在生活中經常反向思考,並接受組織所遇到的限制的態度與習慣,企業得以增強其創新能力,發掘新的可能。

觀察:這項能力使創新者能從顧客,以及其他公司的作為中,發掘他們的行為細節,以獲得新的行事方法。創新者會仔細、刻意且不斷地注意顧客和其他公司活動中的事務,以獲得用新方法行事的洞見。他們在觀察人時,表現得就像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一樣。

實驗:身為創新企業的主管,他們把實驗視為一切作為的重心 。庫克曾經強調,創造鼓勵實驗的文化非常重要。這種能力,使他們毫不放鬆地嘗試新的經驗和探索世界。

建立人脈:創新者常與各種不同背景的人建立人脈,得以獲得完全不同的觀點。他們常常會刻意接觸那些有不同構想和觀點的人,藉此擴大自己的的知識範疇 。在創造力方面,建立人脈有著新的定義。創新者會刻意接觸那些與自己觀點不同的人並與之交談,從而擴大自己的知識範疇。

本研究透過剖析創新企業家的思維模式,剖析其獨特之處,作為大眾學習的楷模。創新者善於不斷的揣摩技巧,並且妥善的利用資源,做為先鋒,帶領組織突破現狀。此外,這是每個人腦內的存有的基因與能力,如果我們每天能寫下我們對於現狀的質疑與想挑戰的生活內容,並反覆揣摩練習,經過時日的累積,也可以培養出與創新企業家一樣的能力,為自己的組織或是個人規畫提供創見。

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

4/1:文獻導讀---Pixar

Catmull, E. (2008). How Pixar fosters collective creativity. (cover story). [Articl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6(9), 64-72. 【PPT 圖片URL連結

圖資三 曾琬淳 b96106030
圖資三 薛弼心 b96106037
會計四 郭舒琳 b95702038
圖資四 徐茂洪 b95106053
圖資四 陳昇亨 b95106023

在閱讀文章之前,先拋出一個問題請大家思考:優秀的人才跟優秀的構想,哪一個比較重要呢?皮克斯的答案是......「優秀的人才而這也影響到整間公司基本的領導原則。

關於成功,皮克斯有一套自己的創意人才與風險管理原則。他們堅持原創性,也因此必須承擔較高的風險,但皮克斯對管理者的期望不是預防風險,而是能從失敗中爬起來,繼續向前跑的勇氣。另外,創意有賴許多不同領域的人員有效合作,解決一大堆問題,這需要一個適當的環境,讓彼此培養信任與尊重,並釋放每個人的創意。

玩具總動員2的教訓

困境:故事劇情落入俗套,影片也未能達到應有水準,而距離上映時間已不遠!!

轉折:在新的領導人帶領下,將整個故事起死回生,而片廠所有工作人員也為了挽救這部作品,付出超時工作等犧牲。

啟示:人才比構想重要。平庸的構想交給傑出的團隊,他們不是有辦法補救,就是扔到一邊,另找其他行得通的對象。

皮克斯的創新

  1. 開發部門化身育成團隊:開發部門不再提出電影的新構想,而是組成小型的育成團隊,協助導演修正構想,直到他們能說服公司其他資深製片人,相信這些構想具有拍成好電影的潛力。
  2. 電影領導人:電影的實際領導人為導演及製片,即使在過程中碰上問題,公司只給予協助而不介入。


互助文化

  1. 創意頭腦信託團體:團體由資深導演們組成,當導演或製作人需要協助時,就可以邀請這個團體來開會討論,但該如何聽取建言,取決於原本的電影導演和其團隊。
  2. 日會:每日的檢討會,與會者把自己尚未完成的工作顯示在整個動畫團隊前。雖然導演負責決策,但也鼓勵每個人都發表意見。


運作原則

  1. 每個人都有自由溝通的權利:位階和溝通管道適當劃分,不使職位影響工作間溝通的流暢性;信任員工會盡全力解決困難,因此不需事事向上呈報。
  2. 每個人都能安心的分享意見:確保公司永遠處於多視角的彈性狀態。
  3. 和學術圈的新發明、新概念保持緊密聯繫:如此可以吸引優秀人才來工作,另外也有所謂的“Pixar University”,維持員工旺盛的學習、精進動力。

皮克斯已完成了「製作首部電腦動畫影片」的目標,現在要實現更進一步的目標:創造神奇

2010年3月24日 星期三

3/25--Case: ch 3 .導讀

個案研究法是及時管理(JIT (jurst-in-time) Management)之一。及時管理在涉及評估計畫或過程,需要不斷的做決策。個別的個案研究對教學目的是有用的,然在大部分的圖書館中,更大的需求是在敘述效益和紀錄結果以支持一項計畫。

本章以一個個案說明利用多種方法的做法(multiple-methods approach),這個個案闡明指引、應用策略和設計技術。儘管這個個案研究說明綜合性計畫評估的詳細細節,但這個過程也可以視需要加以調整以滿足各館計畫評估之需。

這個個案描述的是South Central University的資訊素能力課程評估。作者選擇採用多種方法的做法,因為可以提供層次最周延的資料分析。作者以第一人稱的型式紀錄這個個案,這在個案研究中是很常見的做法,但不見得每個個案都要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法。作者因為其在資訊能力領域具有全國知名度,熟諳類似的計畫,且在評鑑方面有很強的背景,而被邀請執行這項個案研究分析。

這個計畫也邀請一位外部顧問參與。其實這個個案是適合由內部人員進行研究的,但是最好還是邀請一位圖書館以外的人士來協助資料蒐集和撰寫報告以確保客觀性,以得到更深入的觀點,以確保評估者間信度(inter-rater reliability)。這種做法可以適用在任何一個圖書館,可以組成一個內部或外部專家委員會以完成任務。

而背景方面,由於此課程計畫在其校園中具有高度爭議性,因此雖然透過此計劃,至今已有獲得對應之學術成就去支持其有建立三學分課程的必要,但校內人士認為目前校內學分已明顯高於其他大學,因而提出是否有再增添課程之必要。

評估者在聽完課程規劃者方之需求及遭遇之困難後,其所採取之工作流程為先對將實際參與課程教學之圖書館管理者及參考館員進行訪談,並與有協助課程建構之其餘校內人士進行會談,訪談者還計劃面談個別體驗過此課程之學生,最後其將會在校務會議中展現此課程評估之結果。

評估者並在其到達前連絡主事者準備有關資訊素養課程之參考文獻清單,並整理出完成此課程建構之相關數據副本。以便根據回顧各項數據標準,進行將資訊素養課程整合進高等教育之工作,並邀請近期有在此領域發表研究成果之同業分享其發現和使用工具。訪談實際參與教學之成員時,評估者著重在聽取他們對整體環境、學生發展以及他們針對此課程所抱持之個別概念。

此外,他也在回顧過現已參與課程過之學生的作品和成績後,從中挑選二十位進行個別面談和測驗。並邀請另一圖書館曾進行類似計劃建構之參考館員,前來主持以課程架構成員為主之焦點團體會議,以保證進行時之匿名性和客觀性,隨時提供他於評估時諮詢。並在校園中推行實地問卷調查,以便獲得切實之校內數據。

2010年3月23日 星期二

3/25--Do you thank the taxpayer

Raggio, R. D., McCullough, M., Parker, A., & Pollard, C. W. (2009). Do you thank the taxpayer for your bailout? [Case Stud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7(6), 25-32.

組員:許逸涵、張震權、陸奕瑋

2008年的金融海嘯,一夕之間世界金融體系幾乎崩潰,原因是華爾街的投機分子操作高倍率的財務槓桿,以及銷售一些連自己也搞不清楚的衍生性商品,等到房地美與房利美,驚傳財務危機之後,才發現因為信用的過度擴張,導致一發生危機,信用突然緊縮,導致許多人無法如期還款,在經由商業銀行的包裝這些房屋債卷,銷售到全世界,於是形成世界性的金融海嘯。我們所選的這篇文章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美國政府對Reliantshare(信合銀行)所做的紓困,原本這篇Case study想探討一個組織如何在內部意見分歧,新聞媒體、社會大眾對其的不信任,這此種情形之下,如何改變聲望再創佳績。然而在這篇文章,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卻看到截然不同的故事。
通篇我們可以看到,HBR偏向於富人階級的報導觀點與選擇性的報導,甚至有點把Ben Marshall形容成英雄無用武之地,以及對民選議員的諸多蔑視,更也點出了一個驚人的事實,四百多家的銀行接受紓困,但卻從來沒有公開具體說明,如何以負責的態度運用這筆錢,我們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銀行強烈的矛盾,一方面希望政府紓困,一方面卻又痛恨政府的接管以及媒體的放大鏡檢視。在承平時期這些銀行家酒池肉林,生活奢侈、一擲千金。直到危機來臨,一股腦的把責任推給政府、環境。

在這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階級意識的興起,以及發展到現在已經接近極度腐敗,有人稱之為『The culture of contentment』、『Richistan』或是『新鍍金時代』。無論什麼都只是表同種概念?,富人階級擁有的財富以及影響力,已經超乎我們的想像,甚至在政治上信奉『保守主義』、經濟上推行『古典自由主義』,其後1980年代雷根革命,幾乎完全崩解小羅斯福『新政』所帶來的成就,高額的累進稅率,強調社會福利,因而Paul Krugman說:『一個美好的時代』。然而雷根革命,所制定的政策誤導大眾,例如『福利女王』,大幅度的減稅也偏向於富人階級,整個富人階級終於在此時,完全左右了這個國家的意識形態、及政治版圖,在此種情形下富人可以盡情的累積不屬於自己的財富。 在此時此刻,我們都認為民主政治會擁有一種自然的改進過程,會自動矯正國家偏離的方向,然而實際上並非如此,在整體國民在價值觀上,渴望一夕間的暴富,這當然符合人性,但也因為某些媒體所抱有的特定意識形態,讓原本有利於國家的整體計畫,如健保法案、以及社會福利政策,藉由這些措施可以提供一個均富的環境,卻被刻意的惡意解讀,再者社會階級流動的僵化,以及富人操縱的意識形態,都在在使我們民主面臨損壞的危機,兩百年前,亨利.亞當斯說過:『任何人都會造成危險,自由政府唯一的金科玉律就是:不可以將足以威脅公眾自由的權利託付給任何人。』如今這些超級巨富,他們所擁有的權利以及影響力過大,以及危害到整個國家自由以及民主的發展,民主政治與資本主義是一種均衡的體制,當只有民主主義時,容易形成暴民政治;但是當只有資本主義時,國家就會陷入剝削,只有當兩者平行均衡、互相制衡時,才會有完美的運行。